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以爱之名镌刻霞光——陈霞慈善事迹即将入驻苏州革命博物馆
2025-04-24 14:03来源:公益中国

苏州革命博物馆

4月22日,苏州革命博物馆内激荡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一场凝聚生命热度、迸发信仰力量的深度对话震撼启幕,往昔峥嵘与生命的礼赞在此同频共振,红色基因与奋进力量在碰撞交融中奔涌激荡。

苏州陈霞爱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霞率团队到访市革命博物馆,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苏州革命博物馆馆长徐海明,宣传教育部主任蔡洵颖,陈列开放(文物保管)部主任查燕华及周林主任等热情接待。基金会劝募中心主任杨龙兵、顾问委员会妇联顾问韩承敏等核心成员共同参与此次意义深远的交流活动。

聆听峥嵘·赓续血脉

此次活动聚焦陈霞从“生命受助者”到“大爱传递者”的蜕变历程——其感人故事即将以教科文教育陈列形式入驻苏州革命博物馆。双方就展陈设计、内容呈现等细节展开深度研讨,旨在充分挖掘这段传奇经历背后的教育价值与精神内核。徐海明馆长凭借在党史研究、红色展览策划及数字化建设等领域的深厚积淀,全力推动布展工作,力求让这段彰显人性光辉的篇章在博物馆中绽放独特魅力。

铭记初心·逐梦远帆

回溯陈霞的生命轨迹,堪称一部跨越生死、传递希望的壮丽史诗。2000年,年仅20岁的她被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生命濒临绝境;2001年6月,她成为大陆首例成功接受台湾同胞骨髓移植的患者,这场跨越海峡的生命接力,不仅让她重获新生,更点燃了她回馈社会的赤子之心。自此,陈霞以慈善为舟,以大爱为桨,将个人的生命奇迹化作照亮他人的璀璨光芒。

岁月留痕·薪火相传

从建立陈霞爱心厨房、陈霞爱心服务站,为患者家属打造免费互助空间,到2018年创立苏州陈霞爱心慈善基金会,陈霞始终深耕血液病帮扶领域。如今,基金会已在全国布局46个爱心站、5个工作站,累计为超2000名患者筹集善款,构筑起覆盖广泛的生命守护网络。她将病中感悟凝结成《生命如此美丽》一书,用文字传递坚韧与希望;从“姑苏好人”“江苏好人”到“中国好人”,国家级荣誉的加冕,见证着她用行动诠释的时代精神。

以爱之名·镌刻霞光

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榜”荣誉称号

陈霞故事入选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称号

 

陈霞与病友们以自身患病经历和真实感悟编撰

《生命20小时》、《生命如此美丽》、《生命的奇迹》等重要刊物

用生命书写坚韧,以真情传递希望

·刊物介绍·

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陈霞携手病友们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化作笔尖的力量,共同编撰《生命20小时》《生命如此美丽》《生命的奇迹》等系列刊物。《生命20小时》以惊心动魄的移植历程为脉络,如实记录骨髓移植手术前后20小时的生死时速,展现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与死神博弈的顽强意志;《生命如此美丽》则聚焦患病群体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心灵成长,通过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故事,描绘他们在病痛中发现生活之美、重拾生命信心的动人篇章;《生命的奇迹》汇聚众多病友重获新生的真实案例,从绝望深渊到重燃希望,讲述医学创造的生命奇迹与人间大爱。这些刊物不仅是病友们与命运抗争的见证,更成为传递勇气、点燃希望的精神火炬,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坚守,于黑暗中追寻生命的曙光。

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苏州革命博物馆自1993年建成开放以来,始终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陈霞以生命书写的慈善传奇,与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的宗旨高度契合——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不仅是慈善文化与革命历史文化的深度交融,更是新时代“爱与希望”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历史烙印·使命在肩

“陈霞的事迹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见证,更是新时代公益精神的生动写照。”苏州革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数字化展陈、互动体验等创新形式,全方位展现陈霞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历程,让观众在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汲取投身公益的力量。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对陈霞个人慈善成就的致敬,也是她人生中又一次里程碑,更旨在通过榜样引领,激发全社会关注慈善、践行公益的热潮。就在参访结束时,周林主任向陈霞理事长赠予了一份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时的《光明报》拓印,作为珍贵的礼物,以此铭记苏州解放的历史荣光,传承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激励后人在新时代征程中砥砺前行。

 

 

信仰的力量·砥砺前行

活动期间,陈霞一行参观了“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等主题展厅。泛黄的历史文献、斑驳的革命遗物,勾勒出苏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斗的壮阔图景。陈霞感慨:“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与我们用爱心传递的温暖力量,都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财富。未来,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念,让善意与希望生生不息。”

 

 

 

编辑:拖拖;审编:苒苒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慈善网”(域名zggyc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 电话:QQ:307991540 电子邮件:3079915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