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这份“成绩单”亮了!广发希望慈善基金17年温暖接力
2025-09-12 11:05来源:公益中国

  以9·5国际慈善日与99公益日为契机,广发希望慈善基金积极参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为经济相对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并发布了一份持续17年的温暖“成绩单”。数字背后,是广发希望慈善基金与千万持卡人、合作伙伴共同写下的温暖故事。

  2008年,广发银行联合中国青基会发起“广发希望慈善基金”,以“点燃希望,照亮人生”为使命,持续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17年来,通过“金融+公益”创新模式,累计募款总额超1.2亿元,覆盖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30余类公益项目,改善了60余万名师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创新公益,可持续更有力

  广发希望慈善基金始终坚持“金融+公益”的创新模式,不断拓宽公益参与途径。通过“1积分·传递爱”积分捐赠平台,大幅降低了公益参与门槛——持卡人每捐出1000积分,广发银行即配捐1元用于公益项目。数年来,已有超过120万人次参与积分捐赠,共募集善款48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小积分凝聚大爱心” 。

(积分捐赠活动页面)

此外,广发银行还联合超百家爱心商户建立公益联盟,依托“善因营销”推动消费与慈善深度融合。持卡人每完成一笔消费,商户即同步捐出善款,成功打通“日常消费→自动捐赠”的公益闭环,涵盖餐饮、零售等多个民生领域,切实助力乡村振兴与慈善帮扶。

  广发银行连续17年组织员工志愿者团队开展“慈善中国行”活动,深入全国12个省的项目学校开展支教与调研,及时了解师生需求并不断优化项目内容。广发银行还高度重视乡村孩子心理“软需求”,联合中山大学等专业机构开展心理讲座,培训乡村心理教师近2千名,并通过“蓝信封”书信计划与超1500名学生建立长期陪伴关系,形成“资金+技术+人力”的全方位心理健康守护网。

(商城爱心产品)

(广发慈善中国行)

 

精准施策:从“物质帮扶”到“心智赋能”

  真正的帮扶是“授人以渔”。17年来,广发信用卡不断深化项目内涵,推动帮扶模式从“物质支持”迈向“心智赋能”。除了直接资助贫困学生2万名,并对近百名因灾致孤儿童实施长期陪伴计划之外,广发希望慈善基金还深入超1000所乡村学校,捐建了数百间“希望厨房” 让孩子吃上热乎饭;搭建了百余间“亲情屋” 构筑亲子沟通桥梁;落地了数十个“希望运动场” 助力体能发展;建成了数十间“希望图书室” 推开孩子们阅读之窗,切实改善了乡村教育“硬环境”,为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广发希望慈善基金高度重视乡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心理讲座2000余小时,总受益人次20余万。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着一个“被看见、被接纳、被热爱”的故事。

  广发信用卡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 “好好生活,一起精彩”公益项目,已围绕助学、营养、体育、美育、心理五大板块,先后推出“好好读书”“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歌唱”“好好成长”五大主题公益活动。通过“硬件设施+配套活动”模式,在运动场、音乐教室等设施支持外,开展足球嘉年华、少年村BA、慈善音乐会等活动,陪伴乡村孩子快乐成长。

(希望音乐教室与希望厨房)

 

(篮球嘉年华与希望运动场)

 

荣誉见证,步履不停

  这份坚持与温暖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广发希望慈善基金先后荣获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贡献奖”、共青团中央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全国铜奖、广东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并入选《年度公益传播案例》,公益实践成效显著。

  17年,是一份坚持,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每一份积分捐赠、每一次爱心消费、每一程慈善足迹,都汇聚成改变的力量。感谢每一位持卡人、商户与志愿者的温暖同行,广发希望慈善基金将继续携手共进,凝聚更多爱心力量,点燃希望,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未来。

(2024年度公益传播案例)

 

 

编辑:安安;审编:苒苒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慈善网”(域名zggyc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慈善网(zggycs.cn) 电话:QQ:307991540 电子邮件:307991540@qq.com